山、神與靈韻的消失(109認證)
報名期間:從 2020-01-01 到 2020-12-31
上課期間:從 2019-03-01 到 2020-12-31
LINE分享功能只支援行動裝置

課程介紹

課程安排

蔡振興老師是臺灣大學外文研究所博士,現任淡江大學英文學系教授兼任系主任,也是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及文學與環境學會會長,研究專長為西洋文學概論、文學批評、魔幻寫實主義與後殖民論述、生態論述等,發表多篇生態文學研究專文及多本專書。 蔡教授從生態論述研究的概念切入,他點出生態的破壞通常是因為個人自掃門前雪(Not in my backyard)的觀念,以及財團造成環境破壞後卻仍照常營業(Business as usual)的態度而繼續惡化。蔡教授以日本動畫片《少女的奇幻森林》及《魔法公主》為例,點出人們通常相信山是神聖而有靈性的,森林裡存在著精靈及神祇;而《魔法公主》中的山獸神代表著傳統及生命力,雖有靈性但非常脆弱,最終仍敵不過現代化的武器而喪生,森林也失去神明的庇佑。 蔡教授進一步提到生態論述研究的波段理論,第一波的研究自1980年代開始,討論荒野及自然的重要性,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英國及美國的浪漫主義,梭羅可說是其代表;第二波則從1990年代起,開始加入論述;第三波則由2000年起,提出全球化理論,並指出地方和全球能有對話的空間,臺灣也在此時期開始逐漸有了生態論述研究及自然書寫。 蔡教授的演講中也指出,過去文學通常是「人本中心論」,不斷處理「人」的議題,而未探討環境中的「物」,其實這些非人的主題跟人類息息相關,人和環境具有共依供存的「跨身體性」。蔡教授舉了許多生活中的例子,例如海洋的汙染進入魚類的體內,人類再捕魚進而把這些已經被汙染的魚吃下肚;他也舉了美國作家潘凱苛(Ann Pancake)2007年出版的的生態書寫小說《一直都是這種怪天氣》為例,為了經濟利益而削山取煤,影響的不只是當地的居民,更會影響全球的氣候環境。蔡老師也舉了許多反應臺灣目前環境狀況的實例,點出環境政策和生態環環相扣,一個政策的錯誤就能導致嚴重的後果。最後,蔡教授也勉勵讀者,目睹生態問題的現況,要培養批判和思考能力,了解問題的嚴重性,將對未來的悲觀轉化為樂觀,雖然結局不一定美好,但透過思考,也許能帶領我們在未來找到新的解決方式。
  • 山、神與靈韻的消失(認證課程)
  • 問卷調查
教師 / 圖書館事業發展組
LINE分享功能只支援行動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