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人文在臺灣:過去、現況,與未來(107認證)
報名期間:從 2018-03-01 到 2018-12-31
上課期間:從 2018-03-01 到 2018-12-31
LINE分享功能只支援行動裝置

課程介紹

課程安排

本(107)年6月26日上午10時,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與日本京都大學(Kyoto University)合作,假該校人文科學研究所分館二樓大會議室舉辦今年第三場「臺灣漢學講座(Taiwan Lectures on Chinese Studies)」。邀請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祝平次教授,主講「數位人文在臺灣:過去、現況,與未來(The Digital Humanities in Taiwan: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京都大學為日本著名學府,國圖於105年與該校合作設立「臺灣漢學資源中心(Taiwan Resource Centeron Chinese Studies,TRCCS)」,提供西日本地區優質的臺灣漢學研究資源,對於臺灣漢學研究在日本的傳播有相當正面的成果。 主講人祝平次教授為哈佛大學博士,目前為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曾發表許多探討宋明理學及儒家倫理的研究論著,並對於推廣臺灣數位人文研究社會不遺餘力。本次講座由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東亞人文學研究中心維習安(Christian Wittern)教授主持,該校附屬圖書館館長引原隆士教授,和臺北駐大阪經濟文化辦事處羅國隆課長皆應邀致詞。 祝平次教授在演講中首先說明為什麼要做數位人文,以及什麼是數位人文,接著敘述臺灣數位人文發展史,分為1984年開始的全文檢索時代、1998年起的數位典藏時代,和2012年開始的數位人文時代。其後例舉臺大數位人文研究中心、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和法鼓人文學院為臺灣發展數位人文的主要機構,介紹它們所建置的數位研究平台。歸納數位人文常進行的研究包括:關鍵字檢索與統計分析,地理資訊系統分析,時間分布分析,和網路分析;而臺灣數位人文的發展常與國際漢學相連結。最後祝教授總結臺灣數位人文面臨的問題有:沒錢、沒人、沒位置,人文學的自我認同問題,以及缺乏典範性的研究作品;而其光明面則在於有越來越開放的研究環境,越來越多的線上工具和國際串聯,以及影響力愈來愈大。
  • 數位人文在臺灣:過去、現況,與未來(107認證)
  • 問卷調查
教師 / 圖書館事業發展組
LINE分享功能只支援行動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