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竹枝詞與民族書寫(107認證)
報名期間:從 2018-03-01 到 2018-12-31
上課期間:從 2018-03-01 到 2018-12-31
LINE分享功能只支援行動裝置

課程介紹

課程安排

漢學研究中心於2016年7月20日舉辦2場寰宇漢學講座,邀請本中心「外籍學人來臺研究漢學獎助」訪問學人,美國舊金山大學現代與古典語言系斯定文(Stephen J. Roddy)教授、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宗教系俞永峯(Jimmy YU)副教授,分享在臺研究成果。 第一場由美國籍斯定文教授主講「臺灣竹枝詞與民族書寫」,邀請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黃美娥所長主持。早在唐代,劉禹錫、白居易等詩人便曾創作竹枝詞。臺灣竹枝詞的創作約略從康熙年間開始盛行,至今傳世的作品超過一千首。竹枝詞的內容常出現方言語彙,內容多描述在地的風土民情,時有夾雜文人的感懷。 斯教授的演講針對臺灣竹枝詞的所謂「采風問俗」的一面,探討其是否可以視為當代民族誌的先驅。他指出,近年來,在社會科學界有一種新穎的見解,認為至今盛行於社會科學領域的民族描繪手法未免陷於窠臼。有鑒於此,他們開始提倡以富有想像力的抒情文體來補充民族書寫的不足之處。而盛行於明、清兩代的竹枝詞,便是用少量文字來模擬市井百姓口吻的韻文。斯教授認為創作者的目標與民族誌相當類似,乃是刻畫一時一地的風土人情。除此之外,儘管清朝中葉以後由於受到了考訂學風的影響,竹枝詞學術性質漸濃,但始終沒有失去其來自民歌的情趣,並且對於臺灣、新疆等邊界地區的異族文化也發生了知識推廣的正面作用。斯教授舉出臺灣在清代、日據時代的幾首竹枝詞,以印證此種抒情文體所蘊含啟發人心的潛力。主持人黃教授也加以補充,認為通俗文學──地方誌──民族書寫之間的相互印證與連結,是一極有價值且尚未有太多學者涉獵的領域。
  • 臺灣竹枝詞與民族書寫(107認證)
  • 問卷調查
教師 / 圖書館事業發展組
LINE分享功能只支援行動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