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實之間:德文詩的杜撰與寫實(107認證)
報名期間:從 2018-03-01 到 2018-12-31
上課期間:從 2018-03-01 到 2018-12-31
LINE分享功能只支援行動裝置

課程介紹

課程安排

英國女詩人雪脫維爾說:「詩人展示所見事物的奧秘,其意象非空洞之幻想,而是真實境中之隱秘。」國家圖書館舉辦的「上窮碧落下黃泉:想像力如何在詩中馳騁」系列演講壓軸活動,4月16日下午邀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鄭芳雄教授主講「虛實之間:德文詩的杜撰與寫實」,取材自德國狂飆、古典、浪漫時期及表現主義、社會主義的抒情詩。 鄭芳雄教授德語文學學者,慕尼黑大學德語文學博士,專研近代德語文學、德國古典與浪漫文學及美學理論、德國文學史。曾任「臺灣德語文學學者暨德語教師協會」會長。在這春意盎然的午后,由鄭芳雄教授帶領聽眾越過詩學空間,賞析德文詩中表達的個人經歷、主題訴求和時代背景,現場吸引眾多對德國文學有興趣的聽眾聆聽。 演講中鄭芳雄教授指出,德文詩譜曲極多,耳熟能詳的歌曲「小蜜蜂」源自於德國19世紀初的民謠,德文歌詞原意與臺灣全然不同。照康德的說法:想像力介於直觀與理解之間,為理解力提供圖像。所謂的杜撰即指憑空想像的景物-造境:追求理想。寫實:寫出真情實景-寫境:模仿自然。文藝使用直觀的語言,須靠想像力,清末王國維於《人間詞話》:「詩人對於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又言:「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頗難分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比鄰於理想」。此說反映席勒的詩學觀。 詩人豐富的情感和人生經驗,為作曲家提供了靈感,歌德的抒情詩一直是藝術歌曲歌詞題材的主要來源,詩與歌、文學和音樂交互影響,歌德抒情詩被眾多音樂家拿來譜曲,正因他的詩反映18、19世紀德國文藝界共同的社會意識。〈野玫瑰〉流傳至今膾炙人口,臺灣〈海角七號〉也有類似故事情節;〈夜幕低垂〉為歌德仿中國詩的寫法,係其晚年抒情詩的最高峰。浪漫派詩人艾欣朵夫〈月夜〉、布雷希特〈老子流亡途中遺下道德經一書軼事始末〉頗重押韻、貝恩〈只有兩樣東西〉受到存在主義的影響,為現代的十四行詩、里爾克〈獻給奧斐歐斯的十四行詩〉,鄭芳雄教授從臺灣讀者的角度朗讀、詮釋詩句,帶領聽眾瞭解詩的結構和意涵,觀察詩人如何馳騁幻想力,如何運用寫境和造境的手法將其思想情感融入杜撰與寫實的文字幻象。
  • 虛實之間:德文詩的杜撰與寫實(107認證)
  • 虛實之間:德文詩的杜撰與寫實(107認證)2
  • 問卷調查
教師 / 圖書館事業發展組
LINE分享功能只支援行動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