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一場「浪漫之旅」 從英國浪漫詩到瑪麗‧雪萊《科學怪人》的創造神話 (109認證)
Registration:2020-02-01 ~ 2020-12-31
Course Period:2020-02-01 ~ 2020-12-31
LINE sharing feature only supports mobile devices

Course Intro

Course Plan

本場演講由本館曾淑賢館長擔任開場主持人,曾館長首先代表國圖歡迎現場讀者,並介紹今日講師。陳超明老師是美國佛州州立大學英美文學博士,現任實踐大學應外系暨創意產業博士班講座教授及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執行長;過去曾擔任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與企業管理中心主任、政大外語學院院長及英文系主任、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訪問學者等,並有四十多本著作,更曾獲廣播金鐘獎最佳節目編譯、廣播金鐘獎最佳文教資訊節目主持人等榮譽,具有深厚的學術底蘊及豐富的經歷。 陳教授首先請讀者用手機參與線上調查,瞭解讀者對「浪漫」的定義,展開今日的討論。陳教授介紹了英國著名的浪漫詩人,包括雪萊、濟慈、拜倫等。十九世紀初英國詩人布萊克(William Blake)認為「自然就是想像」,開啟了人類想像力與創意的天堂與地獄之門;華茲渥斯(William Wordsworth)及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透過人類心智的創造力及想像力,顛覆傳統理性思維,掀起英國文學新的一波革命與創新。浪漫是客體(divine, supernatural)和主體(我、個體、心靈)以及外在事物(society, nature)的互動,陳教授也鼓勵讀者在生活中實踐浪漫,做一些浪漫、感動自己的事;體會不一樣的事物,也許來一場一個人孤獨的流浪,都是獨一無二的浪漫感受。詩人的浪漫也強調創新、創造,強調自我中心,詩人本身就是創造者;而瑪麗‧雪萊(Mary Shelley)的《科學怪人》則是批判的浪漫主義的代表,反思人類扮演上帝的角色,對知識無限地追求,是否開啟了道德的黑洞?另一方面來說,這樣的批判以及不斷追求、不斷顛覆、不斷反動,也是浪漫主義的精神。
  • 來一場「浪漫之旅」 從英國浪漫詩到瑪麗‧雪萊《科學怪人》的創造神話 (109認證)
Teacher / 圖書館事業發展組
LINE sharing feature only supports mobile de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