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抒情論—反思《詩》《騷》傳統(109認證)
報名期間:從 2019-06-05 到 2020-12-31
上課期間:從 2019-06-05 到 2020-12-31
LINE分享功能只支援行動裝置

課程介紹

課程安排

屈原,謎一般的男子。他是政府高官、才子、儒者、巫者,雖有滿腹才華、仕途順遂,但自傷懷才不遇,最後在憂國憂民的情懷中,憤而投江明志。千百年來,華人除了划龍舟,吃粽子,緬懷詩人高尚的志節情操,其實您還可以用更文青方式來認識他。 4月16日,在清明與穀雨節氣之間,臺北出現難得的好天氣,國家圖書館與趨勢教育基金會共同邀請清華大學楊儒賓講座教授擔任「屈原,遠遊中」系列活動專題演講首場,主講:「原生抒情論——反思《詩》《騷》傳統」。 楊儒賓教授為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現任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2011年成立臺灣中文學會,並擔任理事長。曾任國科會人文處中文學門召集人,屢獲國科會優等研究人員獎、國科會傑出研究人員獎。主要研究領域爲先秦哲學、宋明理學、東亞儒學、身體理論、神話思想等。著作有《儒家身體觀》、《異議的意義:近世 東亞的反理學思潮》、《從《五經》到《新五經》》、《1949禮讚》、《儒門內的莊子》。 楊教授認為《詩經》、《楚辭》向來被視為中國傳統文學「抒情」的開端。在儒家文化論的大傳統中,「情」被視為天道與人性的顯現,抒情是對天的回應,也是對整體世界的回應。在演講中,他從當代陳世驤、高友工等人所提出的「抒情傳統說」則以純文學的角度來談「情」,提出了一種新的、個體化的角度,但另一方面卻可能因此窄化了《詩》、《騷》該有的高度作為破題。楊老師演講幽默風趣,深入淺出上溯《詩》風雅頌的遠古意涵與價值,同時引詩大序、毛詩正義談《詩》:所言一人心,乃是一國之心。詩人覽一國之意,以為己心,故一國之事系此一人,使言之也。但所言者,直是諸侯之政,行風化於一國,故謂之風,以其狹故也。提升屈原詩的創作不只是情感的抒發,還是一種對於社會主體的反思。在憂國憂民的情節下,楊老師在細數屈原個人情之變相、情之纏綿,最後在創作中表達出練至「無」境、遠遊與夢境皆真的抒情表達。講座同時藉此重新省察五四以來新文化帶來的新義與其限制。
  • 原生抒情論—反思《詩》《騷》傳統
  • 問卷調查
教師 / 圖書館事業發展組
LINE分享功能只支援行動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