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俠與刺客(107認證)
報名期間:從 2018-03-01 到 2018-12-31
上課期間:從 2018-03-01 到 2018-12-31
LINE分享功能只支援行動裝置

課程介紹

課程安排

一襲青衫跨上白馬,佩著長劍,奔馳在叢林幽徑,俊逸瀟灑的「俠客」形象一直是武俠小說裡最吸引人的風景之一!然而俠客是到底是鋤強扶弱的正義化身?還是仗勢欺人的草野莽夫?而歷史中的「遊俠」與「刺客」又是如何劃分?其性質、源流及特色為何?在在也都是文史學界長久以來關注的論題,眾說紛紜。本館與科林研發合作規劃的「細說江湖——談武論俠話古今」秋季系列講座第二場,便力邀國內鑽研武俠文學超過二十年的林保淳教授以「遊俠與刺客」為題蒞館演講,吸引了滿座的來賓冒雨聽講。 主講人林保淳教授,臺灣大學中文博士,現任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中華武俠文學學會秘書長。為臺灣研究通俗武俠小說之專家,深受兩岸三地學界矚目,尊其為「武林百曉生」。任教淡江大學期間,曾創立「通俗武俠小說研究室」,藏有許多珍貴之武俠研究資料文獻,全力傳播民俗知識與武俠文化。又曾與葉洪生先生合著《臺灣武俠小說發展史》,為臺灣首部研究通俗武俠小說發展之專門論著。近年又有學術專著《俠客行:傳統文化中的任俠思想》一書,另有以「武俠」為大主題之相關論文十數篇。 林教授首先引用段玉裁《說文解字》之語「俠之言夾也,夾者,持也。」從文字學角度詮釋「俠」字具有動作意涵,並舉《韓非子》最早明確提出「俠」的性質——「以武犯禁」,亦即韓非認為俠者具備「擁有足以違抗君權的私人武力」、「以個人的魅力(如義、信等)樹立名聲,吸引徒眾」、「以私人交誼置於國家安危之上」、以及「以暴力手段解決問題」等人格特質,顯見先秦法家對俠者存有貶抑之意。然而隨著時代遞嬗,歷史中俠客的形象也逐漸改觀。尤其司馬遷《史記》一書特別為「游俠」與「刺客」專立列傳,倡言遊俠與刺客具有「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阸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及「救人於厄,振人不贍。仁者有乎?不既信,不倍言,義者有取焉。」等等的美德,大加肯定、表彰俠客的行徑。自此,俠客的歷史形象開始翻轉。而隨著唐代傳奇小說的發展,歷史與文學交融,俠客「任俠使氣」被視作一種寖漸消失的美德,躍入武俠小說的江湖場域,便一舉成為讀者心中推崇、景仰的不世英雄! 林教授不愧是「武林百曉生」,博學多聞。演講中他條分縷析為大家解說「俠」的分類,並將歷史中真實的遊俠與刺客如:郭解、馮諼、曹沫、豫讓、聶政、專諸、荊軻等人的行為與性格詳細描繪。歷史掌故信手拈來,趣味十足。最後老師不忘提醒大家,武俠小說裡俠客「行俠仗義」的行徑究竟只是一種虛幻的理想投射,提供作為讀者對於現實不滿的情緒宣洩。若要社會真正公正、安定與和諧,還是得仰賴完善的政治制度吧。
  • 遊俠與刺客(107認證)
  • 問卷調查
教師 / 圖書館事業發展組
LINE分享功能只支援行動裝置